南怀瑾学生枫桥:南迷南粉该迷什么粉什么?

行业技术 2022-10-28 zxn123 338

▲点灯引路,歧路指归

第四我想谈谈南迷南粉该迷什么粉什么?

人们追粉,通常是被粉的对象某方面有突出表现,带有光环,在现实中人们常会折服于某人的人格魅力,或者羡慕于对方的权势、能力、资源等等,但南老师的情况似乎都不太一样。无论是在南老师生前还是身后,都有一大批南迷南粉,这并非贬义,追崇南老师的人各个阶层都有,南老师甚至还因此被台湾当局界定为“政学系领袖”,差点引来不测之祸。

综观南粉,各种情况都有,有的仰慕于南老师学问事业,有的仰慕于他的人格魅力,有的仰慕于他仗剑天涯的奇异人生,有的仰慕于他仙风道骨修行有成,有的仰慕于他能折服众多政经巨头,也有的仰慕于他精力过人老而弥坚,当然也有仰慕于他的名望财富之类,种种现象便是种种人生格局。

可惜南老师从不愿当偶像,他的愿行很清晰,就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倡东西精华融合,造福人类。他早就说了,他身上的“宝贝”,哪怕是磕头求来的,花重金购买的,或者自己花了大把时间和精力去求证的,他就像撒花一样撒出去,至于大家能够得到什么,得到多少,全看各人自己的悟性和努力程度。

他绝不愿被抬上神坛,不愿装神弄鬼,他常常告诫“平凡”。他是说了很多神奇的事,讲了很多不寻常的法,但这种事,这种法,都是随缘而来,不是小聪明可以获得,更不是投机取巧可以证入。

很多法门,他是说给有志于此的人,是让部分有缘人去深入探索,不是给所有人。这一部分内容,学者们通常都刻意忽略,就像胡适、冯友兰等学术大家遇到佛法压力很大,只能从文字、历史、哲学、社会学等角度去研究,因为他们没有证到,没办法深入,他们注重的大多是思辨和学术观点,因而只能回避。这样做虽然不全面,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妥当的。

南老师更希望人世间多一些英雄,而不是多一些打坐参禅的人,也不是人人都合适继承他的愿力,他期望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人格,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自立自强,好好做人做事为本,这是他对迷糊的部分南迷的劝告,也是期待国家社会更加富强的美好愿望。

社会舆论是风,大众是草,风行草偃,是自然的现象。歌星、影星都有很多粉丝,何况南老师这样的文化名人。就像很多人骂明星的粉丝是脑残粉,也有不少南迷被骂的,这很正常。无论是谁,都无法轻易改变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思想和立场,想想南老师要教学生也是费劲啊,往上数所有的大明师教学生,也都是不容易啊。因此比较合适的方法还是改善自己,让自己因成为南迷南粉而更好地改善自己。怎么因南迷而成为更好的自己呢?我想起码有这么几点。

展开全文

首先,迷南师不是单纯的迷国学迷传统文化,而应当迷一切人类优秀的文明。

南老师致力于保卫传统文化,致力于开拓人走的大道,方法都在他的书里,但我们不该因为南老师走传统文化路线而否定西方文化,南老师本人也受益于西方科技的好处,他也用西方文明的产品,有时也接受西医的治疗,起码留下了音频视频呢。

南老师是兼容并蓄的,但是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传统文化确实被视为糟粕,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一度被视为四旧,就像除四害那般,是从上到下共同的意志要破除它们,剿灭它们。

在奔向新时代的征程中,人们不去管好不好,只看是旧还是新,传统文化此刻正遇存亡危急之秋。因此南老师他们发起的文化保卫运动,有时候难免需要矫枉过正,刻意抬高点传统文化,“找茬”和“贬低”强大的对手,也就是西方文化,这是我们需要明辨的。事实上南老师也学习西方文化,年轻时候还研究过马列主义,西方文化的脉络他也研究得清清楚楚,乃至对《圣经》、《古兰经》,他也都参照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佛法修行,瞧出了端倪,因此他常说:“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无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传统文化的内圣外王之道,期待我们先把自己搞明白了再去入世,哪怕是一边了解自己,一边去改造世界,也比一门心思向外去搞思想、搞竞争、搞事业更妥帖。

了解自己,有传统的东方模式,也有现代的西方模式,两者应当是可以相互参究相互验证的。在到达一定的修养,或者说形成相对成熟的心智后,我们再根据自己的志向、喜好等等分门别科发展,去追求人类顶尖的文明,去突破和创新,推动人类向前发展。这样的专业能力也是有本之木,对社会来说,还不至于过于担忧出现本领盖世却内心邪恶之人,毕竟如今大规模杀伤也许只需要一个按钮、一瓶毒素、一盒制剂。

南老师常说,在批评之前,首先要了解。对传统文化,我们不能没有好好了解就说是糟粕,对西方文化也是如此。南老师哪怕是在谈传统文化中看似非常古老的“礼”的精神的时候,也不忘融通现代文明,他说:“一个人光是文章好,没有哲学修养,不懂科学,毛病就大了。所以光兴于诗还不行,还要立于礼,这个礼就是《礼记》的精神,包括了哲学的思想和科学的精神”,所以对待学问不能极左极右,中庸同样适合对待文化的界别。

南老师说的话,常常也是因人因事,在某个特定场合讲的,所以他的话有“了义”,也有“不了义”。对于他的话,我们需要和对待所有学问一样,慎思之、明辨之,尽量深入和系统地进行了解,我们在学习短视频、短语隽言时,更需要注意这点。

因此迷南师,也是迷一切人类优秀的文明,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搞学术还是搞修行,都应当像太湖大学堂内人民公社食堂挂的联文一样“博闻广采”,学南师就是要君子不器。

其次,粉南师不是粉神通,粉修行,而是要明白事理,做好自己,过好人生。

南老师解说过很多佛经,特别是在修行上,他的解释常常会驱散深奥难懂的文字困境,揭开数千年的修行谜团。这些内容,普通学者不懂,修行精湛的法师们又限于门规戒律等等不好外传,关键还是极少有人能够真的证到这么多法门,这么多境界,还横跨佛道,哪怕《指月录》等综罗历代修行有大成就的法师、祖师的书籍,里面的祖师也不都有如此境界,因此格外珍贵。

由于修行有很多平常人们难以接触的境界,出现很多科学目前无法解释的内容,真真假假,因此就显得格外神秘。特别是主流意识形态还是唯物主义的社会,人们对超越物质常态的事情会有更多的聚焦。不少人学佛修行,本就奔着神通去的,想要知道前生来世,想要开眼通鬼通神通什么的,想要高人一等,或者想要“一悟千悟”,想着打打坐就什么都明白了。南老师不提倡大家都来学这个,他早就说了,神通的兄弟是神经,劝大家安安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好好生活就是修行,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

他反对人们动不动就把他视为宗教人物,很多时候他是因为那个时代社会上宗教文化正确见解不多,出家人为了学佛而舍弃家庭,却反而无法好好学习,仅仅是过着出家人的生活而已,也或者是的确遇到合适的人,他才作出相应的佛法教授。

但很多人放大了宗教的一面,南老师只好一再地自嘲自己信“睡觉”。最后临走前他因事而写下“平凡”二字,不管缘何而起,也是内外相应,平凡又不平凡。这不仅恰是他自己对自己的写照,也恰是他一贯的希望,让大家别高推圣境,也别困在小我境界,自以为是,得少为足,很多事情要自己证到了、做到了再说,不可拿着他人的东西来炫耀,更不要拿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装点自己,反而遭黑,自受因果。事不成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必有阴阳之患,南老师不经意间以平凡为人生“落款”,这既是应机之偶然,也是人生之必然。

传统文化里有命运之学,这个孔子、南老师他们也都非常精通,但我们的文明早就摆脱了神话宗教阶段,我们的“上天”也非人格化的神,南老师常讲:“二十一世纪所有的宗教都得将外衣脱了”,对修行或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神秘现象,我们真正的学者更多的出于研究应用而非宗教心态来面对。他将佛家细分成佛教、佛学、佛法,便是有这样的用心。

他常常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一切“自求多福”,是“无主宰,非自然”的,哪怕是因果,也远非线性的一因一果,他也笑电脑都难以算清。所以他鼓励大丈夫要改命如袁了凡,要自己立起来,坚定志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不为命运所拘,有益于世的,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他自己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面对传统文化倾颓之大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自助者方能天助,就像如今风投会将资源向某人集中以成就事业,南老师也如同传统文化的风投中心,无形之手将全部资源也都向他集中,降大任于是人,最终他也不负众望,力挽狂澜,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学术界的传承,通常都是观点、理念的传承。这个拿学术范式来看就很清楚,一个学者,一本著作的影响力通常就在于被引用次数。但真正对社会有改天换日般巨大作用的,是“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也就是让每个人能受到向好向上的影响,随之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改变一时一地的,我们称他们为英雄;改变数代人的,我们称之为伟人;历久弥新、万古常青的,我们称他们为圣人。

孔子是历代都被承认的圣人,但是由于被赋予了太多政治色彩,以至于因政治环境剧变而被弃之一旁。南老师重续的孔子,抛开了政治的打扰,还以真实的活人应有的面貌,同时讲明了这个人为什么伟大,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学习。

晚年的南老师,常常说自己的几本书大家应该好好去读,就是他解读《论语》、《大学》、《中庸》等等儒家经典,他希望大家不要被佛道两家专修的法门吸引过去,忘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和现实义务,他甚至提醒大家:史有明鉴,如果一个社会多数人去学仙学道,就是亡国崩溃的开始,不可不慎。

▲1945年,闭关三年后,刚从峨眉山出关的南公怀瑾先生德相,时年28岁。(左上甲子系1984年)

学习南老师,必须是学习他知行合一,他学到的东西,不管是入世的人物风土还是出世的禅密修持,都会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所修所学而非幻想和空谈。在南老师这里,实修实证不仅是专业修行领域,更是日常生活,历史的经验也是他人生智慧的宝鉴。他使人们清醒,因为他求索天人之际,阅尽人间百态,对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六欲,饮食男女,最明白个中究竟。

临了还要不忘告诫大家得有一技之长,要有生存的本领,寻一份能保障生活的工作,要能够自立,要懂得人情世故,审己功德,量彼来处,要居安思危,居安思变。他完全反对空中楼阁,反对不切实际的自我幻想,反对“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就像父母担忧孩子,总希望子女能够明白事理,能够正确地评估自己,然后才能恰当地完成自己。

他恨不得把自己的经验尽数传授,可以让孩子本本分分过好自己的人生,对自己有交代,对家庭有责任,对社会有贡献,“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才是真实的南老师,而不是大家神话他的南老师。

南老师说中国道统是人道与形而上的天道合一,叫做天人合一,是入世与出世的合一,政教的合一,不能分开。出世是内圣之道,入世是外用,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具体的事功贡献于社会人类,这就是圣人之用。

上古的圣人伏羲、神农、黄帝,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祖,他们一路下来,都是走的“内圣外王”之道。所谓内圣,先把自己的心意好好诚恳恳切地审视清楚再谈其余。如果我们能够学到南老师时时刻刻觉察自己的念头、言行,能够时时刻刻地保持中和的心态,发即中节,不受情绪和身体因素的控制,不放逸、不昏沉、不散乱,内心澄明,向着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坚定地前进,那么修行早已经在路上了。

无论是搞科学发明还是经济金融,或者是政治军事,各行各业的专业深入到一定程度都需要灵感的加持,否则很容易在某个瓶颈处徘徊不前。而我们哪怕按照简单的方式将内心静下来,也足以更为理智,更为清晰地找到现实的出路,像子路那样抓住机遇“三嗅而作”,因灵犀一点,豁然开朗而自然地形成身心一体的反应,着手去做出更好的成绩。

在十年前,短视频、微信公众号之类的载体还没有出现,在南老师“人民公社”的食堂里,大家吃完晚饭常常会有一段小小的闲暇时光,学生们会找一些流行的段子、小文念给老师听,不少段子南老师也是拍案叫绝,但是这单纯是乐呵一下吗?当然不是。

一方面这也是个正常人的社会,没那么严肃神秘,轻松愉快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团体需要的氛围,孔子燕居,正是“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南老师注解这一段时说孔子平常生活中非常爽朗、舒展,引申说他乐的是人生的平淡,知足无忧,愁的不是为己,是为天下苍生, 这也正是南老师的自况;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同学们日常工作、修行都绷得太紧了,需要放松一下,但是真放松了,变成“云起魔崖梦欲腾”,那就又不对了。所以说当我们真正把南老师的书看懂了,自然可以懂得修行在寻常日用之间的道理,而不会去追逐虚无缥缈的幻影。

第三要正确面对质疑,面对被黑。

无论是谁,有粉就有黑,文化即政治。因此南老师受到的“待遇”也比较特殊,攻击南老师的有一部分是出于政治目的的反华势力,他们秉承“欲灭其国,先毁其史”的策略,对南老师肆意抹黑。大量谣言和“黑料”出自海内外反华平台,而驳斥的文章在国内外很多平台是发不出去的。

面对黑南老师的人,开口骂神棍闭口骂骗子的人,就没什么好说的。民主是好事,教育普及、人权被尊重更是好事,但有一利就有一弊,耍花样的人更多,南老师曾经说过:所谓“圣贤”,只是一个人内养的升华和外用的圆融罢了。但是再怎样圆融的人,也难免会遇到贡高我慢,不理解、不尊重他的人,甚至就是喷子,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但凡真正接触过南老师的人,或者真正读过南老师书的人,才有资格去探讨去评论,对于正确的意见,南老师也从不吝啬赞美。

还有一种黑是蹭南老师的名望,利用南老师的名声来攫取自己的利益,比如有人写文章、出书,专门针对南老师的字句找茬来蹭,有人宣扬南老师托梦,宣扬自己是南老师弟子,乃至关门弟子,有的利用南老师学生来攫取利益,甚至还有莫名其妙的人编造故事,利用南老师来给自己打造商业品牌,熙熙攘攘,千帆竞发,倒是需要大众别具慧眼。

道德、智慧和幸福,真实来源并非是知识、观念和欲望,用西式思维去解构南老师,很容易粉得一知半解,反而遭到质疑。现代人被从小训练,很自然地见到文章就会去提炼中心思想,看到古文就翻译代入现代语境,但经典是每个字都得留意留神,可以用来三省己身,而不仅仅是思维逻辑的推演。

这个时代人人都受过义务教育,只要他想,就能很轻易地从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取想要的知识,面对任何事情,上至军国大事,下至家长里短,不管明白多少,人人都能诌上几句,谈点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些通常都离“经”太远。很多人习惯抓住一些“重点”、“核心”,主观认为修行就是应该这样,或者学南师就是应该那样,南老师讲过怎样怎样,可是决定这些人的这样或者那样,居然通常只是凭一两句话甚至几个概念来判断,这样的话,还要南老师苦口婆心讲课一辈子做什么呢?

在遇到南老师之前,也许我们会相信学术权威所考证说尧是个烛台、禹是条虫子;也许我们会否认自己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否认考古学中没有确切证据的夏朝的存在;也许我们会根据后世尔虞我诈的人性习性,否认尧舜禹禅让的真实性,否认真有圣贤的存在;

也许我们会依附西方强势文明,不自觉地去肢解自己的传统,把残存的优秀文化种子也扼杀殆尽;也许我们会用西化的独立取代中式的人格,用物化的欲望取代身心的安乐,用知识的积累取代智慧的成就,用法律的概念取代道德的修养……

在遇到南老师之后,他让我们明辨西方社会线性进化论带来的偏见,拨云见日,让我们看懂了先祖的伟大,让我们相信我们文化拥有跨越时代的先进性,让我们相信中华文明可以再次迎来伟大的时代……他悄悄带给我们这个时代太多的改变。他让我们安下心来,听他讲传统究竟是什么,人生的真相究竟是怎样,听他娓娓道来,看他言行表率,如沐春风,就如孔子所言:“二三子以为我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你们个别几个人别误解我,认为我别有用心,我没什么隐瞒的,我所有的言论、行为,大家都可以观察思考,都是在启发你们!这才是孔丘,这也才是南老师!

人虽然是群居动物,但却又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人天然是孤独的,人也天然是社会的。就像光,有波也有粒,这看似矛盾的组合,却又是每个人的现实;也像学人常常习惯理性思考,自赏于逻辑之严谨,但又不得不承认灵感的作用。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矛盾的或许只是因为我们的思维习惯,或者说思维陷阱。很多时候,所知障作祟,自以为明,其实无明。因为,明与无明相对待,明,本是无明之始。一旦意识到是陷阱,就该跳出来,打破习惯才能看清并承认现实。我们都需要独立,就如南老师一直强调我们都要自立、要自度,因为最终我们都只是自己面对生死,自己面对长夜,这个时候,学术、论文逻辑再严谨都是没什么用的,我们只有自己去寻找光明。我们也都需要依赖,没有他人的付出和帮助,我们都无法靠自己活下去,所以我们需要明师,社会需要圣贤。

无论古代现代、抑或时光倒流,南老师依然让我们懂得理解和信任中华传统的圣贤体系,相信别人可以成圣,我们同样可以,并不需要依附他、盲目追捧他才行。他教导我们要留一份信念,留一份自己也可以成圣贤的信心,或者说自己可以真正站起来,自度者方能度他,才能薪火相传。

在行文的最后,我想借用他人的观点:对先人最好的继承,不是继承他的财产,而是继承他的大愿,接续他的事业。子路问孔子什么是真正的坚强、强大。孔子回答:“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君子能强,因为君子能够成为一个明白人,能做到正信而不迷信,做到坚定而不动摇,就像夜半圆满的朗月,让夜行人始终都能拥有方向。我想,虽然十年过去了,但这时间并不算长,南老师是点亮我们心灯的明师,他的愿望也同佛的悲愿,他一生的努力,燃烧自己,都是寄希望于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谨以此文,纪念南师怀瑾辞世十周年!

不思量,自难忘。

作者:枫桥2022年中秋于步轩

原标题:回首明月在茫茫(四)——纪念南师怀瑾先生辞世十周年

来源:江南佛教文化研究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