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打假 “打”的究竟是什么?

最新资讯 2023-03-15 zxn123 244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提振投资者信心在资本市场同样重要。

那么如何做?这其中一个举措就是对各种“假”说“不”。

资本市场打假,打的是虚假信息披露。

真实、完整、及时地做好信息披露,是对上市公司最基本的要求。对虚假信息披露行为说“不”,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也是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然而,总有部分上市公司在这方面违规,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根据证监会公布数据,去年全年证监会稽查部门办理信息披露违法案件203件,其中,涉及财务造假94件,占比46%。

全面注册制已经落地,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将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一方面要求发行人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做好信息披露;另一方面,投资者要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审慎地做出投资决策。

资本市场打假,打的就是传播虚假信息行为。

资本市场是基于信息发现的市场,对信息极其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造成股票价格、股指的波动。对传播虚假信息行为说“不”,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对此类行为一以贯之地予以严厉打击;另一方面,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在发布、传播信息之前,要对信息予以求证,切莫因为“手滑”而造成不实信息的传播。同时,投资者要对市场上的“小作文”细细地加以甄别,不要听风就是雨,否则,由此造成损失得不偿失。

资本市场打假,打的就是伪热点、伪概念。

市场上的各种热点、概念层出不穷,于是,就有上市公司借机蹭热点,甚至制造概念,以此来拉升股价。殊不知,这种行为有可能已经涉嫌违法违规。

当然,监管部门对这种行为的打击绝不手软:一些涉嫌“蹭热点”“炒概念”的公司被交易所关注或问询,有的已被采取监管措施。同时,亦有投资者因在“炒概念”过程中拉抬股价影响交易秩序等被采取监管措施。

资本市场打假,打的就是“伪市值管理”。

“伪市值管理”的本质是借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市场之实。这种行为是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之一,并且是“从严监管、精准打击”。

但是,光靠监管部门的打击是远远不够的,证监会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应当严守“三条红线”和“三项原则”。

上市公司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控,建立健全防范“伪市值管理”的工作机制,主动远离从事“伪市值管理”的不良机构和个人。

资本市场的打假,远不止这些——所有的违法违规行为,都应被严厉打击。因为资本市场在市场化、法治化道路上前行,股市“3·15”是一道必选题,需要以此来进一步巩固监管“严”的氛围,净化市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