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随看随想
自从当了班主任,与形形色色家长打交道的机会多了很多。每个家长都声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许多爱令孩子感到不适。这种家长所理解并传递出的爱非常撕裂:一方面是习惯于教养上的宠溺、放纵,另一方面是遮天蔽日的控制欲;一方面声称尊重孩子,另一方面又忍不住将自己有限人生中的世俗经验作为真理强加在孩子身上。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我们从他们偶尔不理性的行为中去芜存菁,看到他们最“原始”的自己。(孟岳)
孩子不需要我们带领他们觉醒,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觉醒的。我们的任务是巩固他们天生的觉醒意识,为它提供可以开花结果的土壤。要完成这个任务,父母必须转移育儿焦点,从控制孩子转向支持发展孩子的体魄、情感和心智。对孩子的控制欲根植于我们的恐惧,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我们必须相信,一旦孩子为自己掌舵,他们便会自发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并且找到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一切资源。从心怀恐惧、以控制方式来督促孩子,到鼓励孩子成长为能自我激励的个体,这一微小但深刻的转变为孩子的生命注入了强大的激情。因为他们成长的动力由自身而来,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自律。这样,每个孩子便能实现各自的独特意志,为丰富多彩的智慧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只要孩子与他们最深处的自我联结起来,凭着内心无比广阔的资源,他们的上进心就会超越我们的想象。作为父母,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他们发挥出与生俱来的潜力,实现独一无二的自我。我们是否能做到,就要看我们有没有坚持指导他们寻求自己的内心,使他们可以遵循自己的愿望,而不是被他人胁迫着做出选择。
其实,要是你问我,家长与孩子之间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时间概念的冲突。家长们是以未来为导向的,关心的是如何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孩子们却相反,他们活在当下。大部分的父母子女间的沟通障碍都源于这个断层——一个享受着生活的每个瞬间,一个却关注往前走。
你也许会觉得不为未来考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一点我同意。但这与“以破坏现在的意义去关注未来”有着本质的差别。我所指的孩子“活在当下”的能力,是指孩子能全心全意投入到他们眼前正在做的事情,包括他们其实此刻什么都没做的情况。这是孩子的本能,直至我们使他们忙于一项又一项活动,以至于完全没机会“存在”于当下,从而教他们斩断与现在的联系。
当我们的孩子被允许享受当下的每一刻,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推着走,他们天赋的智慧、真挚的愿望、自然的天性与兴趣都会被激活。这些宝贵的品质,根植于孩子们对生命奇迹的自然感知,以及对“生活是一场伟大冒险”的信念,而绝不是源自他们对“不努力就是浪费”的恐惧。生养我们的宇宙也是以同样规律运行的,宇宙从诞生之初就一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其创造的旅程上散发着无尽的能量。
因此,只要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天性自然发展,他们就会凭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主动去探索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当孩子遇上感兴趣的事情时会全神贯注,埋头进去,仿佛时间停止了。他们极少会感到无聊,因为他们完成一件事后,没过一阵好奇的火花又会重新点燃,为他们注入新的能量。即使只是纯粹在消磨时间,孩子也会闲适地享受这轻松的时光,不会为无事可做而感到羞耻,而是单纯地活在当下,全然释放真挚本性。
这样长大的孩子无须他人催促他们如何过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他们无须别人设置目标作为动力,也无须奖赏来诱惑他们前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有时间和空间来认识自己的天性,找到表达自己独特个性的方法。即使是包罗万象的宇宙本身,最初也是从时间和空间的静止和静默中产生的。
展开全文
为了激发孩子的潜能,我们必须推动他们——这个观点是有误导性的。无论是用威逼利诱,还是“爱之深,责之切”的方式来激励孩子的行动,都只能产生短期效果,最终只会事与愿违。由此而产生的怨恨不可能起到激励或启发的作用。无论它成功实现了什么目标,都远不及发挥孩子真正的巨大潜能。
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你猜孩子们最想从你那里获得什么?最新款的手机?新鞋子还是名牌衣服?一次迪士尼乐园的旅行?还是顶级私立学校的学费?每个孩子都喜欢买新东西或到超赞的主题公园玩,但是,所有孩子真正渴望的东西是更深层次的,根本不是漂亮的衣服、新潮的电子产品、昂贵的旅行,甚至高昂的学费。我认为,大部分失败的家庭教育,是由于我们对孩子茁壮成长所真正需要的东西缺乏了解。每个孩子都希望问三个问题:我被看见了吗?我有价值吗?我重要吗?
当孩子觉得被看见,认为自己有价值,并且觉察到他们是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而获得重视,他们便能感觉充满力量。这种能量会转变成他们对所关注的事物的真正热情。换句话说,他们本性的自爱会通过对生命的热爱显现出来。
孩子还小的时候,对爱、自尊和价值的感觉难免非常脆弱。他们还没有机会大胆地爱自己和表达自己,这些自然需要时间和经历才能学会。因此,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早期,他们需要通过我们的反馈来认识到他们有极大的潜力去成功,也完全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孩子能拥有多大的力量,是由我们如何看待他们、如何认识他们决定的。换句话来讲,在孩子成长的这个阶段,我们与他们的联系至关重要。这让他们确信,他们的存在是被肯定的。如果我们过分关注他们的表现、偶尔说过的话,或行为的某些方面,我们将错过时机,不能完成此幼龄阶段父母的首要任务——帮助孩子加强内心的自我认知。一旦自我认知没有建立好,他们便会违背真我,发展出一个替代的假象,即“自我”。
孩子渴望我们尽可能地从最深层次理解他们,我认为那是他们的本我,是他们最真实的存在,在他们还没有“做”任何事之前就存在的那个人。他们指望我们可以从他们偶尔不理性的行为中去芜存菁,看到他们最“原始”的自己。他们需要我们承认他们本性善良,哪怕偶尔他们会说坏话、做坏事。这样,他们天赋的自信就可以坚实扎根,而不被“自我”所蒙蔽。
(选自沙法丽·萨巴瑞《家庭的觉醒》,庞岚品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年版)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19日第9版
- 俗语:人穷不求娘家忙,富贵不住东南房,什么意思?鲜有人知
- 田先红:综合考核、专项考核、月度考核、年终考核……地方官员晋升由什么决定?
- 17岁女孩子不上学学什么?听听专家老师怎么说
- AI写出百万字小说,意味着什么
- 在70年代的十块钱,能够在饭店吃些什么?
- 1983年昆仑山到底发现了什么?昆仑山为什么常年重兵把守?
- 70多岁一直没结婚的许鞍华,在追求什么?
- 生完孩子上环,有什么好处?不上环行不行?
- 人事时间|什么是聘任制公务员,哪些人可以应聘
- 教育孩子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 下课吧,蔡斌!朱婷强势回归,但你带个丁霞,是什么意思?
- 低空经济第一城竞逐提速:各地在争什么?谁将脱颖而出
- 明清时期的特殊监狱宗人府是什么?
- 初夏的长沙是什么味道?
- 什么样的礼物能够代表上海?这里的礼物“够上海”!
- 科普|扭伤了:是冰敷还是热敷,还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