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减负饱受争议,大学生增负广受赞誉,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

行业技术 2023-03-09 zxn123 325

近日南京和浙江发布中小学减负措施,本意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但却没有迎来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反倒引起了家长担心孩子“一起做学渣”的焦虑。只因为这些政策只看到了学生的负担,但并没有针对负担的来源,不能对症下药,所以适得其反。有考试的压力存在,学校的负担越轻,家长和学生的压力越大,所以一经出台,减负政策就受到了广泛争议。人民日报也为此发声:倘若对分数的渴望不减,再贴心的减负也不过是把负担“闪转腾挪”。

对症下药:大学生增负提升教学质量

与之相应的,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再一次强调了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要让大学生忙起来,让醉生梦死的大学生混不下去,“严进严出”正成为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这样的举措受到了广泛赞誉,只因抓住了病因,部分大学生一边抱怨就业难,研难考,一边又在大学里睡大觉、逃课、打游戏,在最好的年纪,最好的平台上虚度光阴,自己贪图安逸却希望社会和企业来买单,增负加压,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受到赞誉不足为奇了。

在不对的年纪做错的事让所有人都感到很累

在该玩的年纪被学习压得透不过气,在该学的时候却醉生梦死,对学生的教育显然倒了过来。前不久有学生在运动会开幕式上打出的标语“我爱学习,学习让我妈快乐”就很能反应学生的心态。在考学考好大学的压力下,家长的焦虑已经取代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只能感受到考试的压力,所以才会感觉到学习很累,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传递给学生的观念,往往就是考上大学就好了,所以才会出现拼命的高中,快乐的大学的现象。

过早透支学习热情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到了大学,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学生又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往往就会陷入在哪儿上大学不重要,只是换了一个城市打游戏而已的误区,于是逃课,睡懒觉,打游戏便成了部分大学生的生活常态,等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因为挂科可能连毕业证学位证都拿不到,即便获得了学位,也因为成绩不好,能力太差,找不到工作考不上研,这时候又开始抱怨上大学有什么用?

很显然,升学的压力让中小学生,背负了过多的负担,而过度负担之后,大学宽松的环境,又让部分学生过度的放松,一张一弛之间,就让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动力,迷失了方向,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中小学疏于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学业要减负,能力也要培养

如果说学业上要给学生减负,那么是不是应该考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是在形式上减轻学生,学业的负担,何况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本身也需要花时间来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不是所有学生一听就会,一学就懂,学业要减负,但是能力要增强,对分数的渴望导致,学校和家长都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的忽视,也关注不到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到大学以后盲目找不到方向的情况。

给大学生增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补中学生阶段错过的能力培养课,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坏的习惯已经养成,所以在增负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感到很难过,而越是难过,说明大学生需要补的东西越多。

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而这种政策下压力下的增负,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但还需要更多引导,让不同的大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获得的能力也才具有持久性,而不仅仅是要求他们把课程知识学好,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获取,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如果能把学生良好习惯和能力培养提前到中小学阶段,到大学以后,学生出现贪图享乐,荒于学习的不良现象,必然就会少很多,中小学生减负和大学生增负都是针对现象采取的必要措施,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